緣起
這一年來,朋友一個一個被Facebook〝牽〞走,並非遊戲玩家的我最後卻是因為在「開心農場」玩開了,所以跟著流連了,不但當起假農夫,還有留下〝農耕心情〞的打算……。呵呵,不是遊戲祕技或者攻略之類(誤會者可以離開了>”<),這裡只有都會弱女子的一點奢望和一點幻想。
從我的「農」情蜜「憶」說起吧!
怎麼看自己都是個不折不扣的溫室花朵;想務農,大概只能借時下pc game完成夢想了。
現實裡,唯一可以讓我跟「農」扯上一點邊的大概就是——我係做田人ㄟ孫。
記得小時候每逢年節,我們一家7口都得擠在爸爸的白色小裕隆轎車裡,一路搖、一路晃地回到頭城,讓爺爺一個一個點名。
當時的舊北宜公路可沒有現在平坦舒適,也無十八造景可以探勘欣賞,唯有沿途下車〝抓兔子〞的同鄉人可以互相打氣——「宜蘭快到了」。而且印象中,暈車是會傳染的,每次車上一有人發出〝嘔〞聲,爸爸就會趕緊路邊停車,讓我們盡快卸貨(噗~),再度上車,爸爸一定急踩油門,讓路旁的樹葉、小石子、垃圾,以及讓我感覺最不舒服的冥紙,在車後玻璃上跟我們說再見!
爺爺務農,種稻、種菜還有一處桔仔園,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養活12個小孩而讓他身形瘦骨如材,尤其最難忘的是:俯地可以直視他那雙大地親吻過的〝赤腳〞。家裡當然有拖鞋以及極少數時候得穿的黑皮鞋,但我想,爺爺只愛穿他那人肉做的厚繭腳鞋,以及下田有時不得不穿的泥濘雨鞋。
爺爺的田園家庄確確實實是他一步一腳印的〝辛勤寶物〞,爸爸說他不曾見過祖父祖母,沒爹娘的爺爺是從大佃農家的打雜小弟做起的。以前人務農,有著太多跟天地、跟政府、跟強權困鬥的故事可以講,我想,在爺爺的務農日記裡應該也會有無數的〝夭壽人來偷米喔〞,以及〝厝邊巷尾人攏來倒幫忙〞。
在爸爸那一代,已經很多農家子弟不願意務農,所以現在都是政府以各種利多來鼓勵年輕人返鄉做高級農夫,日本農業的回鄉耕種、自給自足理念也一度吸引一些台灣人勇敢下鄉,但似乎也出現諸多有機、無毒的是是非非爭議。嘿嘿,現代農夫還是少了單純與清淨。
爺爺早在12年前過世,從未幫忙過農事的我其實也只能在非常有限的記憶裡,尋找那麼一點點的〝庄腳人做田ㄟ生活〞。
咦,誰家炊煙裊裊了?原來已是黃昏5點鐘,正是奶奶忙著準備晚餐的時候了~